堵车,大概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都遭遇过,其实,不止是中国,不光是大城市,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共同面对的交通难题。4月5日,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了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国的城市可以算是这一名单中的大户,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中,中国大陆有22个城市上榜,其中重庆名列第12名,为大陆城市之首。
在这个生活、工作节奏加速的时代,交通拥堵会带来诸多不便,降低人们对城市的好感度。而为了优化交通环境,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控制需求、增加供给、优化管理是目前国内解决交通难题最常用的措施。由于控制需求、增加供给只能暂时缓解交通压力,治标不治本,因此优化管理也就是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最有力的手段。
智能交通——缓解城市拥堵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能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依靠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引导,从而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交通秩序并进行维护,进而达到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缓解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的效果。相较于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优化管理在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方面都更有优势,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高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
智能指挥交通平台,电子警察,智能交通,停车收费,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大型的交通枢纽等等所有这些智能交通的系统能够为缓解交通拥堵,包括降低碳排放量起到很好、一定的作用。当通畅、便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于一般服务和特殊服务基础之上的智能交通各子系统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出行要求时,交通与人、与社会、与环境将是智能的、和谐的,那么交通拥堵也将得到大大的缓解。
互联网——助推智能交通
其实,智能交通概念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布局智能交通,以缓解城市拥堵。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智能交通的实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也更加高效,其中移动出行应用的普及和发展是互联网+交通最直观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缓解打车难、交通拥堵最快捷、有利的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和发送信息,通过短信或微信接收、发送实时路面信息,为车主提供出行依据,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最及时、最有效的第一手交通数据,不仅能实现道路交通状况的感知采集,还可以用于交通监控、交通调度等智能交通管理行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从而为车主提供出行指导,提高出行安全。
智能交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在城市拥堵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沦陷,智能交通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第一,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智能交通产业创造巨大空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机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阶段,交通运输的效率、交通服务的水平、交通的安全、交通的环境、交通的拥堵等诸多问题集中出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瓶颈。应该说智能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意义,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探讨实现更加安全、更加顺畅的交通环境技术,将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将加快技术转移,加大应用力度来推动智能交通产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相关的技术规范,重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标准以及重点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营造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市场环境,要建立起技术、应用和资本三者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来参与智能交通有关领域里的项目研发、建设与运营。
第二,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将进入到一个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把握好加快城镇化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这两大机遇,不断提升交通感知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关于交通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而且要形成公益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两者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以此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要大力发展公交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技术,持续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交通服务的需求。要以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作为突破口,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的效果。要关注智能车辆技术的研发,要发展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提高交通主动安全的水平。
第三,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发展低碳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与改善人与交通关系相关的智能交通项目将得到重视和发展。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要通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智能化监测和智能化信号控制等智能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
以下是TomTom评出的全球最拥堵城市前三十名:
1.伊斯坦布尔,土耳其;2.墨西哥城,墨西哥;3.里约热内卢,巴西;4.莫斯科,俄罗斯;5.萨尔瓦多,巴西;6. 累西腓,巴西;7.圣彼得堡,俄罗斯;7.巴勒莫,意大利;8.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9.华沙,波兰;10.洛杉矶,美国;11.台北,中国台湾;12.重庆,中国;13.罗马,意大利;14. 天津,中国;15.北京,中国;16.伦敦,英国;17.广州,中国;18.马赛,法国;19.成都,中国;20.温哥华,加拿大;21.悉尼,澳大利亚;22.巴黎,法国;23.福塔雷萨,巴西;24.上海,中国;25.石家庄,中国;26.旧金山,美国;27.雅典,希腊;28.福州,中国;29.沈阳,中国;30.杭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