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黎瑞刚(业内人称“黎叔”)牵着互联网电视“微鲸”入海。对黎叔来说,做微鲸电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早在四年前,我就已经有了做电视的想法,当时受限于硬件方面并未立刻去做”。
在黎叔思考的这几年里,智能电视市场发生了很大改变———除了早几年入局的创维、海信、乐视、小米等,更多生态链环节上的非硬件厂商,诸如鹏博士、歌华有线、PPTV等也介入了这一领域。
黎叔下的“海”到底算红海还是蓝海?传统彩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内容提供者等几大派系激烈“厮杀”之下,谁能笑到最后?
智能电视:红海还是蓝海
四年前,智能电视还是一池盈利模式缺失的“浑水”。当年,年轻的电视观众逐步流向PC和视频网站,为了让电视重新成为家庭娱乐中心,彩电企业开始推广智能电视。2011年,智能电视进入快速普及期,中国市场出货量达到了800万台。但据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透露,当时绝大部分用户买了智能电视还是看传统电视节目,只有不到三成的用户真正使用了智能电视的功能。
就在传统厂商还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2012年,乐视宣布进军电视机市场,并推出超级电视;小米公司也在2013年推出智能电视产品。互联网生力军杀入后,传统的彩电企业纷纷以独立运作的互联网子品牌来迎战,比如,创维旗下的酷开、海信旗下的VIDDA。
四年过去,智能电视的激活用户和日均活跃用户都得到了提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累计激活用户到今年底预计将达7800万,到2018年逼近2亿;预测2015年平均日活跃用户约为3200万个,日活跃度为30%。
运营基数的放量使得智能电视除硬件之外的商业模式也日渐可期,更多的生态链环节上的非硬件厂商也开始介入智能电视。今年内,运营商鹏博士、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歌华有线、互联网电视牌照方CIBN、暴风影音、PPTV等相继发布了自有品牌智能电视。
正是由于传统电视厂商、内容派、互联网派等阵营早已杀入智能电视机领域,且覆盖了一定的用户人群,业内对于“微鲸”的看法并不乐观,甚至有人感慨其“生不逢时”。
微鲸真的掀不起大浪吗?
奥维云网副总裁刘闯认为,目前来看智能电视还是一个大大的蓝海,智能电视硬件之外的其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甚至还没被开发出来,比如,以后针对基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的电商。“内容是智能电视各种商业模式的入口,但我们现在完全没有看到这些商业模式的出现。”
刘闯认为,在这个蓝海里,创维海信、乐视小米、微鲸等,“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乐视、小米抢跑了两年,有先发优势”。但“先发者也是为后发者做好了市场铺垫”,此外,“乐视抢跑了两年的客户量也就在300万台左右,这在彩电行业每年4500万台的盘子中占不到10%,这等于说,谁要是捉住机会就能迅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