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关于 Google 宣布重整架构的消息令许多人大为震惊,这个搜索巨头将由一家新诞生的母公司 Alphabet 进行管理,谷歌变成旗下子公司。而原先隶属于谷歌的子公司 Google X(高科技产品研究)、Calico(研究长生不老)、Fiber(专注宽带业务)、Sidewalk(城市交通系统研究)等一系列创新型子公司将与新谷歌平行,都属 Alphabet 旗下。
此前消息一经宣布,除了各项人事调整,其中专注
智能家居的 Nest 更被普遍认为将比其它子公司更受益:这家公司在去年被谷歌以 32 亿美元收购,但此次重组前也一直参与谷歌自家的“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发,因此这次重整,将令 Nest 保证自身独立性,专注自主产品的研究,当然这也包括更独立的运作资金。
在这张新结构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谷歌产品如搜索引擎、YouTube、Gmail 和安卓等仍属于新谷歌。其余公司则与谷歌平行,同属于 Alphabet 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在
智能家居领域,未来 Nest 的产品是否可能抵达如 Google 一般的地位?对此我们还无法预料。
不过早在 Nest 创立的 2010 年,联合创始人 Tony Fadell(他曾是 iPod 的设计师,俗称“iPod 之父”)就野心勃勃,他认为当时现有家居智能产品过于笨重,并呼吁更娴熟的技术。而从 Nest 现有产品来看,似乎“轻巧”、“高集成”实为最大的招牌。
Nest 的招牌
Nest Thermostat,智能温控器
迄今为止,Nest 正式发布有三款产品:用于监控家内状况的实时摄像头装置 Nest Cam、烟雾探测器 Nest Protect,以及智能温控器 Nest Thermostat,后二者已推出第二代。尽管如今通过移动互联对家内实时监控的装置已很多,Nest 的这款监控装置依旧脱颖而出。更精小的造型和无安装死角,同时由 Nest Aware 开发的软件专门研发了警铃系统,当摄像头捕捉非常规情况时,会通过手机软件及时提醒用户。而温控器则通过记录用户的数据,智能识别用户习惯后自动调整室温。第二代温控器比第一代更轻薄,同时控制旋钮会根据四周墙壁颜色成像。这些产品都可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操作。
Nest 实时监控摄像头,清晰度 1080P HD,单价 199 美元
果库君推荐,功能相当的 Withings Home 智能摄像头,兼容苹果的 Homekit 平台,且可以透过 IFTTT 与其他互联网服务打通。
Nest 发布的第二代智能温控器,单价 249 美元
Nest 烟雾探测器,通过不同光线颜色提示烟雾浓度。同时它将告知你是何处出现烟雾。同时可通过手势进行控制,单价 99 美元
虽然在此次重组前,Nest 的产品很多时候是带着谷歌的名义,而就在前几日,Google 也发布了一款自家
智能家居产品:OnHub 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如今已成为各大企业争先涉猎的产品,而谷歌推出的这款路由,从外观上更讨巧亲切,采用桶状设计,整体呈黑色。天线与指示灯都在内部,最高传输速率为 1.9Gbps,敲击即可自动显示 Wi-Fi 密码。现在首批产品已开始接受预定,订购价为 199.99 美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首批产品由国内厂商 TP-LINK 代工制造,之后也会有更多厂商参与合作。
Google 推出的 OnHub 智能路由器
果库君推荐,曾经为小米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的 BroadLink,他们推出的居家网络控制器。其实,可以再看看小米的作为。
以及,BroadLink 通过 Wi-Fi 无线网络,远程控制插座的开关。浮想联翩,但真的还没有想好如何将其价值最大化。
书归正传。早前 Nest 参与研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Brillo,也让我们为未来的更多产品拭目以待。
家居产品的“智能性”,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有相似的想象。如 1960 年 GE 通用电气就构想过未来的厨房,其中电磁炉烹饪台、自动洗碗机等早在今日普及。而 1989 年的《回到未来 II》中对 2015 年的厨房有个构想的场景,这个名为 Master Cook 的厨房可全自动烧饭做菜,“让机器处理家务”,这个概念和如今使用语音命令做饭、或通过手机等控制家中光源温度等实质无异。
1966 年诞生的第一个家用管理电脑 ECHO IV,操控家庭自动化,内置购物清单、家中温度控制,家用电器电源开闭等等,缺点:过于庞大
果库君推荐,厨房里的智能感应垃圾桶一枚。
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CES 上,更以
智能家居得以应用的 “物联网”技术作为流行主题,比如三星、LG 和索尼带来的产品,从闹钟到洗衣机——它们会彼此协同工作,你的电视机和窗户也能感知你的行动做出反应,这一切几乎让人们意识到:拥有一个智能的家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
智能家居的发展并非会如手机产品般发展迅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地域的家居需求不同。这导致各个国家的
智能家居产品会呈现极大不同,哪怕有了技术,最重要的依旧是充分了解用户的需要。就以 Nest 的温控器为例,目前来看,更大程度上是适应美国生活的产物:先不论不同的温度系统,温控器对于美国家庭是必备品,而放在中国却缺乏这类需求。
去年,三星收购了
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 SmartThings,分别包括传感器 Hub 和插头等各类配件。组合在一起,可监测室内温度、运动、湿度、灯光等,并通过特定的传感器组合确认是否有人在室内。同时可将收集到数据发送到收集的 App 上,并以 App 进行控制。
看到这里,果库君再推荐,提醒你该喝点水的智能水杯一枚。
此外,由宜家 IKEA 推出的
智能家居产品系列也广受关注。今年 4 月,宜家推出
智能家居系列 Homesmart,将桌台、台灯等一组家具集成内置充电板,刨除电线与端口,直接将设备放置在每件家具的充电板装置上即可充电。依旧保留宜家的简洁实用,同时售价相对便宜。预计这组产品将于今年底进入中国。
从传统家居到
智能家居,技术硬件这一大关终会翻越,归根结底,依旧是真正熟谙人的居住行为,或以技术开创更情感化、更多元的居住行为,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