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5/11/20

7661

四个观点解读广电总局全面封杀电视盒子

     继今年7月要求七大互联网牌照方整改违规现象之后,最近,广电总局又公布了一批电视盒子、互联网电视中的违规视听应用的名单,要求电视盒子厂商屏蔽、移除这类违规的应用,多家厂商也开始据此升级、整改盒子中提供的内容。对此,有观点认为,电视盒子几成“空壳”,其发展寒冬已经到来,但也有声音认为,从长远看,整改或许会为野蛮生长的市场带来更丰富的版权及自制内容。为此,坊间对于广电封杀盒子众说纷纭。

    广电总局收紧对互联网盒子的监管历程

    20146月,针对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下发了关于立即关闭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违规视频软件下载通道的通知。

    20147月,要求所有互联网电视盒子必须停止提供电视节目时移和回看功能;未经批准的终端产品不允许推向市场。

    20157月,给7大牌照方(CNTV、华数、上海文广、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人民电台这7)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其针对互联网电视现存的违规现象进行整改,否则取消播控权。

    20158月,扩大TV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试点范围,未来有线运营商推出的OTT机顶盒等终端只能安装和使用TVOS1.0,不得安装其他操作系统。

    观点一:电视盒子被广电总局全面封杀并不冤

    对于违规这个词的解释,厂商们在致用户信中都提到了关键的一点,“所有品牌和第三方应用均需要配合广电总局做纯净认证”,这个解释一针见血的说明了广电总局的目标——干掉电视盒子中非法应用,不是干掉电视盒子。

    广电开封,盒子开疯,但这事早有征兆。电视盒子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海量的内容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恰恰也是这些内容,把盒子推上了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版权和监管成了避不开的话题。

    广电对未授权的非法应用和内容发出通牒,是对电视盒子的釜底抽薪,确实会让盒子们疯狂,但这件事并非没有先兆,如果要找,20144月份视频网站接到通知并纷纷下架未受监管的美剧便是。另外,去年9月份,广电总局要求所有视频网站下架TV端视频APP,否则取消互联网视听牌照。消息一出,各大互联网视频商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广电总局监管,下架电视端视频APP,正在蓬勃发展的电视盒子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为了应对这种监管,不至于让产品变砖,不少厂商也想方设法避开监管,包括刷非官方的ROM,利用USB接口安装应用,内嵌浏览器观看视频,推送一些聚合应用躲避监管,这些打擦边球的举措终究没能逃过广电的双眼,这些方法陆陆续续被堵死。

    所以,盒子厂商们能提供的就是:用户只能打开那些通过认证的“纯净应用”,一旦盒子厂商们不按照规则来,那就是真正的选择自断后路。

    不过,尽管政策监管是悬在盒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从很多层面来说,盒子面临更大的危机可能是产品本身,现在很多厂商对于电视盒子的兴趣越来越小,为什么?因为盒子这一客厅互联网化的先驱产品,正变得越来越鸡肋。

    电视盒子的生存空间很有限,大致维持在从传统电视到智能电视过渡的这个时间段,而这个时间段正在逐渐的消失。

    智能电视的渗透率逐步在提升,电视盒子的保有量却在环比下降,而催化这个趋势加速发展的,是智能电视市场的厮杀。从产品形态上讲,盒子的形态太单一,只能提供互联网视频内容,而一旦这个源头被掐死,其本身就变得很鸡肋。而智能电视至少还能玩一玩体感操作、游戏、智能家居方面的概念。

    观点二:全民付费时代将临

    “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整改,在逐步理清内容播控平台、运营商和终端产业链的关系和次序,对有线电视和电视台或是一大利好。未来,这片市场也许是蓝海,比如乐视的电视、手机等终端播放的音视频资源,乐视是有版权的,但目前,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这样的版权资源。”长亭科技联合创始人陈宇森表示。

    对近乎“野蛮生长”的电视盒子市场的整顿,让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但客观上确实规范了版权保护。“互联网电视盒子上的视频来源,大部分是没有获得版权方授权的,习惯了享受互联网免费午餐的用户对此或许并未察觉。”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常亚春表示,电视盒子厂商基本上负责生产硬件,但用户安装的软件上的视频链接大多未被授权。

    他认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未来付费收看是一种趋势,不管用户是否愿意接受。

    “过去,电视播出内容都是经过了审核的,家长们会很放心地将遥控器交给孩子。伴随着电视盒子的诞生,越来越多不适合的内容,比如盗版、色情、暴力等视频内容正在侵蚀客厅文化,收视安全感在降低。”葛女士对电视盒子的海量内容颇有些担心。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广电总局也在逐渐调整,布局自己的智能化道路。在今年9月三网融合方案发布以后,推行“电视互联网”模式将是水到渠成。目前广电总局在包括北京、上海、南、河南、贵州、新疆、甘肃、江西、广西、山东等地方都进行了“电视互联网”模式的尝试。

    观点三:围剿电视盒子不是封杀互联网电视

    116日,广电总局为了管理电视盒子市场的混乱,推出行规首批屏蔽81个非法应用。这对于“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厂商推出的盒子的打击无疑是釜底抽薪。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机顶盒需要从严管理。目前,部分app把收视率作为唯一目标,节目媚俗、浮夸,语言冷漠、暴力,甚至非法传播禁播的电视节目。比如,千寻影视非法播放色情影片《美图人》,菠萝视频传播色情影片《美人》等等。这些节目严重干扰了观众的视听,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广电总局再次铁腕清理电视盒子,有助于净化市场,确保电视盒子行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然而,清理不等于简单的封杀,更不能让电视盒子回到电视信号转化器的“原始角色”。电视盒子能够逐渐取代电视机顶盒,关键就在于,通过“互联网+电视”,将互联网上的内容优势,与电视的视听效果有机融合,给观众更优质、流畅的观看体验。但广电总局简单的将这些app全部红牌罚下,就相当于让观众从“互联网+电视”,倒退到数字电视时代。这显然既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也不符合三网融合的时代潮流。

    更值得玩味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广电总局对电视盒子“痛下杀手”,其醉翁之意是留住自己渐渐失去的客户。当然,这种说法难免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但广电总局这种既当运动员参与市场竞争,又是裁判员决定行业兴衰的角色定位,无疑也掣肘了广电总局管理的正当性和执法的底气。

    试想,每出一个政策,别人第一印象都是,“广电又在公权私用,打击竞争对手”,管理的正当性、合法性何在?

    可见,广电总局要有效管理电视盒子市场,保障公众的视听体验,首先就是要在管理上运用互联网思维。比如,如何在“互联网+电视”的基础上,剔除视听糟粕。而不是用断网的方式,与“互联网+”说再见。更重要的是,尽快推出改革,让管理与经营分家,改变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窘境。总之,只有“让市场的归市场,让管理的归管理”,才能杜绝非议,排除干扰,让“互联网+电视”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体验。

    观点四:只为独霸市场?

    说到去年广电对电视盒子的一系列政策,几乎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备受热捧的山寨盒子几乎绝迹、正规盒子也都被圈在了几家牌照费的手中不得动弹。虽然经过了集中打压期之后,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整个电视盒子市场都处于对政策底线的试探当中,但随之而来智能电视的爆发又再次给了电视盒子一个沉重的打击。

    据近期奥维线上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线上盒子零售量为49.8万台,环比下降16.7%。零售额为1.2亿元,环比下降18.3%。奥维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罪魁祸首正是电视智能化的发展。

    可以看出,除了智能电视的“内讧”以外,前期广电高压政策让广大电视盒子失去了视频内容上的优势也是电视盒子市场呈现低迷走势的关键因素。那么,为什么广电要如此的高调的去打压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想想家中的那个机顶盒。其实除了上面说到的互联网盒子,你家电视柜下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专门用来看电视节目”的盒子——广电数字机顶盒。而之所以被大家遗忘在了脑后,说白了就是它真的除了看电视啥都不能干。

    随着网络环境近些年的大幅改善、互联网内容的极度丰富,互联网盒子已经基本可以替代数字机顶盒的所有功能。由此,互联网盒子凭借着比传统有线电视节目更多、更丰富的视频内容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用户,正在一步步侵蚀着原有数字有线电视的空间。

    有数据显示,2014年初,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249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72亿户。看似广电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来临,电视智能化趋势的加剧,其背后危机重重。此前据奥维云网数据预计,2015年全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将达85%。无疑,电视智能化的加剧成为了有线数字电视的“最大的敌人”。

    显然,广电感到了危机。从广电官方口径来说,此前一系列的政策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视频可管可控,但实质上与互联网盒子争夺用户、扶植有线电视可能广电背后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延伸:电视盒子何去何从?

    正如各家厂商所言,盒子全部变为“空壳”的说法,的确有所偏颇。记者在测试小米盒子、天猫魔盒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提及的一些正版自带内容目前仍然可以观看,而如爱奇艺、优酷点播平台等已经得到广电总局“纯净认证”的第三方应用的视频服务也运转正常,近期一些热门电影、电视剧可以正常收看。

    其实,仔细回溯今年10月广电总局公布81款非法应用时的说明,不难看出,总局此次主要“围剿”的,是非法应用在盒子上提供的境外电视台节目、没有取得版权和播放权的节目以及非法血腥暴力色情视频节目。而这,也是对几年前广电总局下发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再次重申和整治。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短期内盒子上的应用数量会大大减少,但正规的版权提供方依然有生存空间,甚至获得了更好的市场环境。原因很简单,过去的两三年间,违规第三方视听应用在盒子上颇为猖獗,甚至公然侵权。仅在今年,业内就有版权方起诉第三方视频聚合应用的案例,如央视网起诉VST全聚合直播CCTV一套等24套节目,爱奇艺起诉万花筒视频擅自播出《来自星星的你》等。如今,广电总局在铁腕处理违规应用的同时,也推出了“纯净认证”制度,正规版权方推出的第三方应用,完全可以在通过该项认证后上线盒子平台。

    盒子靠什么留住观众的心?

    清理非法应用,固然对版权保护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更让人关心的是,少了直播、境外影视剧等核心内容,盒子们还能靠什么留住观众?

    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共有七大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分别是央视国际、百视通、华数传媒、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许是为了应对随时而来的政策变化,这七家牌照方这两年都已经在加强版权采购和自制创作的能力。芒果TV方面透露,未来会坚持“独播”战略,并加强内容自制,“2015年我们推出了《完美假期》、《百万秒问答》两档重磅级综艺节目,未来我们还将全力打造《超级女声》这个经典IP,通过构建内容+产品+社区的综合体验互动娱乐平台,创建社区互动生态圈,实现全民互娱,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全民选秀元年”。

    同样,与牌照方合作的盒子厂商也没有闲着。自媒体人龚进辉评论认为,尽管核心的视频播放功能受到多重限制,但电视盒子的实用性并不会大幅缩水,“电视盒子在功能扩展上仍大有可为,比如多屏互动、本体视频播放、大型游戏,这些主流功能都构成吸引用户使用的理由”。

    付费观看时代或来临

    在互联网时代兴起之前,电视广告是企业最好的宣传手段,较之杂志、报纸等平面媒体有很大优势,那是电视的黄金时代。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兴起后,电视广告的收入就被分摊了。2014年互联网广告的收入是1500亿元,而且互联网广告的增长速度也快于电视广告。、

    人们上网时间越来越多,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少,广电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而视频网站、电视盒子的兴起更是要了电视广告的命。

    如果,智能电视与盒子无所不能,从电影到综艺,从新闻到体育直播全面覆盖,甚至能够制作高质量的内容,人们只看网络视频,不看有线电视,那么电视台就要关门了。

    当然除了经济诉求,还有内容控制方面的需要。因为互联网无国界,很多网络视频等内容提供者会提供一些境外的视频,这就存在一定的内容不可控的问题。

    从文化宣传职能的角度来看,广电总局也必须有所控制。

    “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整改,在逐步理清内容播控平台、运营商和终端产业链的关系和次序,对有线电视和电视台或是一大利好。未来,这片市场也许是蓝海,比如乐视的电视、手机等终端播放的音视频资源,乐视是有版权的,但目前,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这样的版权资源。”长亭科技联合创始人陈宇森表示。

    对近乎“野蛮生长”的电视盒子市场的整顿,让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但客观上确实规范了版权保护。“互联网电视盒子上的视频来源,大部分是没有获得版权方授权的,习惯了享受互联网免费午餐的用户对此或许并未察觉。”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常亚春表示,电视盒子厂商基本上负责生产硬件,但用户安装的软件上的视频链接大多未被授权。

    他认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未来付费收看是一种趋势,不管用户是否愿意接受。

    “过去,电视播出内容都是经过了审核的,家长们会很放心地将遥控器交给孩子。伴随着电视盒子的诞生,越来越多不适合的内容,比如盗版、色情、暴力等视频内容正在侵蚀客厅文化,收视安全感在降低。”葛女士对电视盒子的海量内容颇有些担心。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广电总局也在逐渐调整,布局自己的智能化道路。在今年9月三网融合方案发布以后,推行“电视互联网”模式将是水到渠成。目前广电总局在包括北京、上海、南、河南、贵州、新疆、甘肃、江西、广西、山东等地方都进行了“电视互联网”模式的尝试。

全屋智能和智能建筑市场的主要平台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