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上8点,新一期的品途菁英拍砖会正式开拍,这次拍砖的对象是去年经历了冰火两重电的社区O2O领域。
拍砖会吸引了近200名业内人士和媒体记者的关注,为了确保拍得准、拍得响,品途商业评论特意邀请了两位重量级嘉宾,先来认识一下他们:
嘉宾1——罗辉林:北京众诚众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京东到家O2O众包物流奠基者(下文简称“罗”);
嘉宾2——彭成京:1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O2O领域资深观察家、知名自媒体人(下文简称“彭”)。
各就各位,正式开拍!
回顾2015年社区O2O的发展,两位老师怎么看呢?
罗:社区O2O在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014年上半年,大家对O2O的认识还处于萌芽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就社区001来说,2014年就觉得它走得不会长远。主要原因:
1,操作模式带来的商业价值只有便利性,而中国人不愿意为物流服务的便利性付费;
2,做O2O希望对供应链的后端进行延伸整合,但整合供应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只能进行资本融资进行补血,这时候,社区O2O的幻想场景很大,所以资本比较青睐;但随着2015年6月的股市暴跌,资本骤冷,因此O2O大量倒闭。
彭:社区O2O在2015年的变化很明显,上半年好一些,下半年受资本影响,整个领域都不景气。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市场庞大、延伸的地方多、涵盖的细分领域多,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都做好细分行业,只能一点点切,但要想在后期把长尾服务做起来,保证用户粘性的话,又熬不到那一天。这就是社区O2O在2015年遭遇的尴尬状况。
最近蒙牛接手社区001,蒙牛想干什么,社区001能发复活?
罗:蒙牛这么做,很可能跟投资零售行业有关系,因为蒙牛是TODAY便利店的天使投资方,在市场上有很多奶站,理论上讲可以支撑他们去做O2O业务。但社区001要想实现之前构想的模型,借蒙牛线下资源实现“咸鱼翻身”几乎不可能,因为社区O2O的商业价值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彭:社区001能不能复活,只能去猜想,但蒙牛的接手,可能是要解决社区001前期的负债,把社区001后期覆盖的量重新做起来,这个工作需要很大投入。蒙牛想实现社区001之前的规划,做好整个零售服务,引导用户的购物习惯实在太难,因为社区001在全国布点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阻挠,在零售行业树敌太多。社区001未来发展得怎么样,一个关键因素是看蒙牛的资金支持情况。
如何看待社区O2O创业公司的生存状态?
彭:经过2015年的洗刷,活下来的社区O2O都有这样的干爹:要么是房企上市企业,要么是金融机构,要么背靠政府关系。草根很难生存,未来也是一样残酷,社区O2O的草根创业者可能逐渐都会死掉。
罗:尽管有干爹的都活到了2016年,但情况也不容乐观,毕竟干爹们也不愿长久地做这种烧钱买卖,比如说近期刘强东已经对京东到家颇有微词了。
追求小而精的垂直切入还说全品类的一站式服务?
罗:比较看好小而精,因为无论是餐饮、家政,还是美甲,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供需端的匹配成本远高于门店成本,长期下去,很容易因为少钱无度而死亡。目前少有的做得还不错的企业是唯e袋洗,但这也是因为它做得早,融资情况决定了投资人不允许它倒闭。
彭:比较倾向于从一个点切入,当企业在这个点形成优势,有了拳头产品,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后才能有更多可能。如果一开始就做全品类的话,要兼顾很多事情,容易出差错,也就容易导致失败。
社区O2O只有携手物业才能玩得转吗?
罗:中国的物业基本是负品牌,大部分人很反感。近几年也有房地产公司想用物业做社区O2O,但这其实很难,因为物业的管理模式本身很差,介入互联网去引导的难度很大,对想凭借物业做好社区O2O这件事,表示悲观态度。
彭:社区O2O跟物业合作是锦上添花,但没有物业也可以做成社区O2O,因为做O2O的目标是对准用户而不是物业。随着拆除围墙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可能不存在门禁现象,那时候,服务型企业直接对接用户,之前的找到用户的门槛,也就是物业阻碍等伤害用户的行为将消失掉。
面对社区O2O的增量与存量,机会在哪里?
在这个问题上,两位老师推荐了社区O2O行业的观察者王利阳老师的一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将这个问题回答得很透彻,请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社区O2O的增量与存量,机会在哪?
社区O2O难道只能继续烧钱了吗?
彭: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烧钱,烧钱是培养用户习惯的一个手段,但发展到现在,没有好的办法停止烧钱,那样的话,用户又会回到现实消费场景。企业先要培养用户,在线上形成一定的黏性,这种状况达到某个临界点后,才能实现盈利。但目前来看,烧钱无法完全停止,而且停止的时间也不好判断。
社区020到底是啥,解决啥问题,产生啥价值?
罗:O2O本身是线上线下相互妥协的逻辑,至于它的价值,要放在整个互联网发展中去实现。社区O2O不应该是一个公司在玩,而是通过社群模式、共享模式把更多人拉进去,调动用户参与度,才是更好的价值实现方式。
彭:社区O2O是一种场景经济,主要解决的是便利性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距离、时间等问题,往往不能与实际消费场景对接。社区O2O解决的就是让用户不再因为距离、时间等因素而与消费场景错失,它是一种对接服务。
自由问答
1,现在做商超的供货平台很多,怎么看待这些平台的发展?
罗:没有干爹的大部分供货平台也会失败,因为后端供应链体系管理对于做互联网的人来说,逻辑很不清晰,供应链非常非常难搞定。
2,社区O2O行业究竟是什么?
彭:社区O2O不是一个行业,是一个区域性的、行业性的O2O囊括在一起,形成大的消费形式,因此社区O2O是涵盖的生活服务领域最大的一块。
3,为什么要将社区和O2O捆绑在一起?
彭:社区和O2O为什么捆绑?可能是一个界定,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比如家政、生鲜、外卖等都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社区O2O就是一个囊括了全部居民需求等服务,是一个区域性的线上线下的融合。
4,我们正在尝试做社区O2O,整合了当地给超市供货的经销商,然后从生鲜、水果切入,建立自己的同城物流,在社区通过物业简历商品自提点。这种模式是否可行?
罗:这种想法和百度外卖逻辑相类似,想通过O2O业务切入、建物流去做,但是战线太长了,因为去烧前面的商流的话,没有那么大资源;而在城市里建立物流又有很大壁垒,很容易被外来的大户给冲走。
5,只能靠持续的补贴培养用户黏性吗?
罗:无论是自己的经验还是根据京东到家的数据来看,社区O2O的用户黏性很差。如果停掉补贴,大概只有50%的用户会下单;如果加上配送费用,那么可能只有20-30%的用户了,而且大部分是让你送水送面的。
彭:提升社区O2O的黏性一直以来都是很头疼的问题。社区O2O服务如果面向全部用户,肯定会有人不用,那么首先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找到愿意买单的用户;第二是提供专业、便利、有价值的服务;第三,在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形成信任关系;第四,往周边产业链进行延伸,形成一站式服务。总之还是要考虑用户划分,你提供的服务只是用来服务一部分人的。
6,谁会是社区O2O的最后收割者,e袋洗、58、还是新美大?
罗:目前说这个问题还言之尚早,谁笑到最后很难说,因为现在谁都不能停止补贴,谁先停止谁就歇菜。
彭:这三家有没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收割者还不好说,但再往后看一点,未来可能是掌握支付渠道的巨头进行收割,因为他们能把握社区O2O长远的变化。
总结:社区O2O长期以来饱受质疑,前面提到的社区O2O就是社区和O2O的捆绑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观点;也有人理解社区O2O就是外卖、洗衣服等生活服务。覆盖的领域太多也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