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继手机之后最后一块商家抢夺的入口。
除了传统的国内黑电品牌海信、康佳、创维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智能电视的争夺战,最早进入的乐视;紧随其后的小米;去年创造资本神话的暴风;BAT阵营下的酷开、风行超维、企鹅TV;在媒体圈赫赫有名的“黎叔”黎瑞刚打造的微鲸……;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电视品牌目前已超过18家。
近两个月内,智能电视新品密集发布,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曲面电视、生态电视、VR电视,内容电视……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客厅经济的入口,谁都希望自己是占领智能电视风口的那只猪。
然而,回望三年前的黑电市场,传统黑电厂商仍在互联网电视、3D电视等以技术驱动的道路上踟蹰徘徊,大部份市场份额仍被三星、LG、松下等外资品牌霸占,竞争激烈、利润趋薄,看似血红一片的红海也鲜有互联网企业问津。
这一格局,随着一个“外来者”的入侵而被打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由红海渐渐变成了蓝海,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卷入其中。
蓝海是怎样炼成的?
自1926年第一台电视机诞生至今,电视产业已经走过了90个年头。工业时代,产品以技术为驱动,电视机产品从小尺寸、方盒子、黑白、彩色,到液晶、等离子等历经了多次技术革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成熟,产品的同质化,电视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竞争加剧,业绩下滑,市场饱和是横在传统电视厂商面前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电视厂商们将目光转向了内容上,互联网电视应运而生。但是互联网电视内容牌照的限制、硬件厂商在内容上的短板导致互联网电视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2009年,购买了许多影视版权的乐视网开始做起了TV盒子,试图曲线进入互联网电视领域。受带宽、系统等因素的限制,盒子的市场表现不尽人意。
直接杀入电视市场!2013年,乐视以“价格屠夫”的形象速入侵。以低价为驱动,以内容为入口,乐视很快占领了行业的一席之地。
这是一个由技术驱动走向内容驱动的时代。很快,众多的互联网企业看懂了乐视的玩法,小米、暴风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纷纷效仿。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视机保有量超过6亿,其中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电视,即使到今年,整个市场保有量里,智能电视的渗透率不过20%多一点。在乐视致新总裁梁军看来,未来的十年,智能电视仍是一片蓝海市场。
难以打破的生态避垒
2016年以来,互联网企业加大了智能电视的推广力度:小米发布曲面电视,暴风发布VR电视,微鲸以订阅用户为由头,酷开则以“非生态大屏内容”为噱头呛声乐视,智能电视市场又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
国内咨询机构奥维云网(AVC)分析,未来将是全能型厂商的胜利。所谓全能型厂商应该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是硬件运营力,二是生态构建力。
这与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服务”的模式不谋而合。“虽然小米、暴风、微鲸等都打出“终端+内容”的生态牌,但是乐视的生态不是谁都能学来的。”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乐视的生态模式是揉面团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乐视大屏为入口,乐视七大生态相互化反,共生、共享、共赢。”梁军曾这样解释乐视的生态模式。
乐视生态理念正在成为其它互联网品牌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不可打破的壁垒。而不仅如此,进入智能电视产业的时机也决定了留给后来者们的机会不多了!
黄金时机已过
2013年,乐视进入智能电视领域时,智能电视方兴未艾。虽然黑电厂商都看到了互联网电视未来的市场,但是苦于内容运营牌照限制与内容上的短板,黑电厂商们也只能是眼睁睁而不得其法。
而互联网企业彼时也未意识到电视将成为继PC、IPAD、手机之后的第四块屏的重要性,且作为“门外汉”切入到市场饱和、竞争剧烈的电视产业并无优势。
如小米2011年入侵国产智能手机市的时机相同,2013年,也是智能电视的风口。乐视网积聚的内容优势,及TV盒子推广积攒的经验,让乐视以低价切入,率先抢占了先机。
不仅如此,乐视还自建电视商城,与京东、天猫第三方渠道合作,自建leapar合伙人机制,在渠道上摒弃传统电视厂商以苏美以主导的线下渠道,降低渠道成本。
数据显示,2014年,乐视电视销量150万台,2015年300万台,2016年预计600万台。乐视电视销量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奥维云网与中怡康公布的4月智能电视销售数据,乐视以71万台问鼎销量冠军。有意思的是,此数据的公布还引起了37岁海信浓浓的醋意,引发了“冠军之争”的闹剧。
“在内容上,乐视具有先发优势,渠道上,乐视走了一条创新之路,价格上,乐视以生态补贴玩负利甚至免费,其它的后来者怎么玩?”上述观察人士认为。
随着更多的入侵者进军,智能电视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留下的机会并不多。正如酷开董事长王志国预测的那样,“2016年是智能电视企业的分水岭,一些不能支撑下来的品牌将会消失。”
大潮褪去,谁在裸泳?还是让时间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