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助力智慧供暖
提高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是改善环境,消除雾霾,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措施。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工业余热智慧供暖高峰论坛上,泰豪新能源与热力技术事业部总工程师李崇兴认为,到2020年,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应用将占到用气总量的60%以上。
烟气源热泵供热节能技术可以将燃气锅炉排烟温度控制在15℃以下,在天然气进锅炉的温度为15℃时,可收回锅炉负荷的15%-20%的热能。李崇兴介绍,以5吨锅炉为例,每天节气800立方米。
据了解,烟气源热泵供热节能技术实现了天然气热能全部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热利用率,是余热回收技术的一项重大成果。该技术具有锅炉烟气余热全热回收、冬季采暖节能降耗、解决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问题、降低热水加热和采暖供热成本功能、具有节水、减排的环境效益,在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理念转变同样重要。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才振刚认为,应该转变能源应用理念,如采用多能互补的能源政策。多能互补的目的是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工业余热助力清洁供暖
“利用工业余热,可以助力实现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赵引德在智慧供暖高峰论坛上表示,无论是出于资源与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还是针对大气污染治理,都应该充分利用工业余热。“通过对余热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大幅度降低大气污染。实现工业废热作为主力热源在北方地区供热,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对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赵引德说,工业余热应用于城镇集中供暖,可以缓解城镇集中供暖热源紧张现状,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雾霾形成的可能性;利用工业余热供暖可以取代部分燃煤锅炉,在大幅减少用于冬季供暖燃煤消耗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目前,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才振刚认为,从能源总量来看,如果能将工业工程余热回收50%并用于北方城市冬季采暖,可解决很多城市的采暖热源问题。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首席专家郑文华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内已有利用工业余热给城市供暖的探索:鞍山市实施了一项利用工业余热的采暖工程——铺设几十公里管道向市内输送鞍钢化工总厂焦炉煤气净化系统的初冷器循环热水,大面积解决了居民、学校、科研单位供暖。“直至今日,已经稳定运行了48年。”郑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