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2/09/21

363

新时期传统建筑技术传承思路方法探讨 - 广州建筑电气展

2023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于2023年6月9日至月12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邀您关注今日广州建筑电气展新资讯: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千年得以留存和延续,离不开一代代先辈们潜心研究的努力付出,他们贡献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传统建筑行业面临一系列的现状:行业内技术工匠老龄化现象严重,传帮带人才培养输出效率低,传承人越来越少;前端技术从业人员基础学习难度强,缺乏系统的学习路径,从业人员少,传统建筑行业面临人才行将断代的客观局面,传统建筑技术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gebt


一、传统建筑技术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


传统建筑技术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表现在,传统建筑构件繁多,空间错综复杂,学习依托传统的图文二维表现方式,无法完全展示构件的搭交关系、工艺工法的操作流程,学习者难以建立系统的空间概念,初学者难以读懂。通过梳理传统建筑学习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记忆难。传统建筑形制类别多种多样,各个形制构造组成复杂,构件名称繁杂且混乱无序,缺少规律难以记忆,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中描述:“在我个人工作的经过里,最费劲最感困难的也就是在辨认,记忆及了解那些繁杂的各部构材名称及详样……”,直观地提出了传统建筑学习的困难在于构件的分辨和记忆,为研究传统建筑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2.理解难。传统建筑各工种体系庞杂且专业实操性强,单一的理论+图文学习很难建立空间关系;传统建筑属于系统性工程,各构件各工种联系紧密,若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思路,则难以全面理解掌握,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中描述:“在这将近两年的期间,我得着机会改正了许多错误,增补了许多遗漏,勉强成此。深知清式营造原则,断不是这短短的文字和几张的图表所能解释详尽的,只望能示其基本大概而已……”梁思成先生耗费大量的精力力求将所著资料做到精益求精,虽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未能深入展开研究,但所著文字和图表为我们梳理传统建筑的研究重点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传统建筑教学研究方面的思维扩散。


“至于本书的主要目标,乃在将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及各部分构成的名称,权衡大小,功用,并与某另一部分地位上或机能上的联络关系,视为诠释,并用图样标示各部正面、侧面,或断面及与他部相接的状况。图样以外,更用实物的照片,标明名称,以求清晰。但这些仅以“建筑的”方面为限,至于“工程的”方面,由今日工程眼光看来,甚属幼稚简陋,对于将来不能有所贡献,故不赘。”梁思成先生提及用实物照片以求理解清晰的思路方法,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工程实物对于传统建筑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为研究传统建筑的空间构造关系、工艺工法的技术展示提供了有效思路以及可行性的方法。


3.绘图难。体系复杂构件繁多,图纸绘制细节繁冗,构件相互叠加咬合,绘制时易出现错乱、遗漏的情况,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中描述:“在制图之初,我本拟将每部分权衡数目全在图上注明,终因繁杂混乱,故未实行……”传统建筑体系庞杂,内容标注数目繁多,梁思成先生在传统建筑知识体系的表达上做了大量的实践尝试,为后续的探索研究做了大量的铺垫,在绘图方法、记忆方法的研究方面少走弯路,形成系统全面直观清晰的研究成果。


广州国际建筑家居展会


二、传统建筑技术传承解决思路


中国传统建筑构造复杂、工种多样,无论技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面临一系列难点和问题,正是先辈们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作为从事传统建筑研究的专业团队,我们通过十多年的行业调研、设计实践及技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依托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团队运用多元化的绘图工具和新科技的表现手法,从设计出发,整合研发出一套传统建筑设计及技术学习资料,通过二维理论与三维实物展示的同步关联,生成一种直观化、程序化、区块化的沉浸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习者从繁杂的构件体系中跳脱出来进行规律性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对工艺工法的做法要求进行实践性的理解,使传统建筑各领域的技术人才及从业者(专业学生、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政府人员等)快速掌握并用于实践。


依托系统性的教学研究资料,同步传统建筑实物教学展示,搭建传统建筑产学研基地平台。产学研基地将从教育阶段起步,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高校定向培养传统建筑应用型人才,学研基地理论教学资料以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为诠释蓝本,从培养未来传统建筑设计及技术人员为出发点,根据传统建筑体系的技术流程和学习规律,制定全过程、系统性的应用型专题教材,兼顾传统建筑构件记忆、计算及设计学习。实践教学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全面展示传统建筑中的木、砖、瓦、石、油漆等各个工种的工艺工法包括构件外观及榫卯实物、构件名称记忆展示,以及工艺工法操作工序,油漆彩绘的施展,文物建筑修缮工艺的展示和介绍等,再现三维教学场景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学习资料包含以下专题内容:


1.传统建筑设计通则
2.清式营造则例构件记忆法
3.设计制图新法则关系对应法
4.清式营造则例记忆计算诠释(设计篇)
5.清式营造则例榫卯记忆法
6.清式营造则例木构榫卯图集
7.清式营造则例翼角图集
8.清式营造则例斗拱图集
9.清式营造则例传统建筑油漆彩画
10.清式营造则例十一作构件大全
11.传统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三、传统建筑技术传承发展策略


(一)古建学研加快技术人才快速输出


团队从设计和技术角度出发,结合传统建筑的专业性、系统性特点,提出搭建中国传统建筑学研基地平台,即,打造实体模型空间环境,采用“二维理论+三维实体”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理论让学习者掌握绘图、计算、设计技能,通过实践让学习者切身感知、认知传统建筑空间构造关系、工艺工法及建造工序,理论与实物一一对应,最终全面掌握传统建筑知识技能。


一是培养设计人才,掌握传统建筑设计流程,熟练设计绘图、设计计算、设计创作及设计应用;二是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包括传统建筑行业领域内的技术监督、技术研究、技术实施人才,通过设计绘制+计算、技术展示+应用进行教学实践,为社会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


1.为高校定向培养传统建筑前端技术人才,快速胜任技术实践工作;
2.为设计院所快速高效培养传统建筑设计人才,填补专业人才空缺;
3.为传统建筑工程建设培养骨干技术人才,把控好技术标准,做好百年工程;
4.为文物保护部门培养技术监督人才,积极健康地推动文物遗产保护。


(二)学研整合提升促进产业聚集形成


学研基地的人才输出后,会吸引更多的行业从业者聚集,基地根据各自的从业需求实行点对点的培训,比如,施工对工艺工法的操作,监理对技术标准的掌握,建设单位对传统建筑方案的选择和标准工程应匹配的效果认知,文物保护部门对文物现状评估标准的建立,都能在学研基地中进行汇聚,有利于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以传统建筑学研为灵魂,搭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吸引产业入驻合作,通过技术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把控入驻企业的技术标准,打造规范化产业集群,最终以产业支持发展。基地可扩增发展产业园区配套,包括木、砖、瓦、石装配式建筑加工销售等,形成权威的传统建筑产业服务基地。通过产业园区的建立,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包括原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加工、安装、销售一体化,从而加快传统建筑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形成反推传统建筑技术水平提升,加快传统建筑行业人才培养,为传统建筑技术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本文作者:李建民,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古建筑专家,西安仿古建筑营造学社社长,陕西文保专修学院特聘教授。个人独立研发传统建筑领域六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研发传统建筑设计的系统性技术资料,为传统建筑设计提供学习路径和方法,大大提高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权娟,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古建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仿古建筑混凝土大连檐造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仿古建筑檐口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仿古建筑木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主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主要研发人员,参与并主导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并发表《论天水古城保护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探讨》。




文章来源:百家号


2023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汇聚亚洲智能家居行业闻名供应商,展品涵盖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楼宇自控,电气自动化设备,智慧社区,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等,为共享全球建筑电气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商贸平台,是备受工业制造业推崇的行业盛会,于2023年6月9日至6月12日与您相约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建筑电气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gebt.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全屋智能和智能建筑市场的主要平台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161号中泰国际广场B3107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