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你可在此找到建筑电气及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新资讯

2025/11/24

63

住建部在 2025 年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明确要求新建建筑必须 100% 执行绿色标准。 智慧楼宇如何应对建筑行业碳排放问题? 在建筑行业被碳排放问题困扰的时候,智慧楼宇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破局之路。智慧楼宇和传统建筑相比,简直就是未来的技术。借助物联网技术,让建筑内的各种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这就是给整栋楼都装上了 “神经系统”,设备之间实时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实施需求对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2025/11/24

20

零碳园区,现在也是一个新的概念,其中能源使用的动态优化是最大挑战。在传统园区中,能源管理是很依靠人工经验的,包括像空调温度的调节都是依靠人工手动设定的,设备巡检也是,有一些设备故障等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商业楼宇、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也就是“楼宇AI节能”。

2025/11/24

35

广州供电局在一座普通员工宿舍楼里,装了“绿电印钞系统”,依靠的就是“光储直柔”。 首先是屋顶光伏,就像是在楼顶上设置了一家“迷你太阳能发电厂” ,在这一步,阳光免费使用,成为了可用的绿电 。 其次是存储——储能设备,在这一步,就像是一个“绿电充电宝”和“绿电管家”,把电存起来慢慢用! 最后是给电流装上“高速路”,也就是安装上了直流微网。

2025/11/20

118

建筑领域在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建筑领域是减碳的一大部分,也有很多市场机会。建筑不仅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人们也在其中生活,建筑能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健康与工作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建项目都将绿色设计理念纳入核心策略。但是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可持续转型却面临如系统兼容性差、旧有基础设施复杂、升级成本高昂等重重挑战。

2025/11/20

105

智慧楼宇管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渗透的如今,迎来创新变革的关键节点。凭借多年在 AI 领域的深耕细作,深圳市某公司再添技术硕果 —— 其自主研发的 “基于人工智能的楼宇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专利(公开号 CN119992702A)正式获得批准。该系统创新性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先进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全流程自动化的楼宇管理解决方案。

2025/11/18

59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运行人工智能(AI)的数据中心,其电力消耗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1.5%,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 上升的能源需求,可能意味着更多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推高全球气温。 AI就只能是能源消耗者吗?其实不然,也可成为节能增效的推动者。科学家正积极探索利用AI更高效地使用能源、降低污染,为全球节能减排注入智慧动能。

2025/11/18

190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1月印发的《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5〕37号)中,在清洁能源与低碳建筑方向,明确要推动“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型能源应用场景,为零碳园区和绿色建筑提供新赛道。 其实实现建筑物的能源自给自足(也称为“零能耗建筑”或“能源独立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两个核心维度入手,分别是“开源”和“节流”,并结合智能管理。

2025/11/18

366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1月印发的《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5〕37号)。这份文件是我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告诉我们:“场景”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 场景在“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中,已不再只是一个“展示空间”,而是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在智慧城市领域鼓励“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场景”,这些是因应智能建筑、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的需求做出的顶层驱动。 文件在施工安全与智慧工地方向提出要“集成智能风险预警、无人设备自主巡检、施工动态数字孪生模型”,为智能施工、BIM+AI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11/14

101

伦敦水晶大厦由西门子设计,是世界上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之一。 伦敦水晶大厦是100%电动的!其太阳能屋顶板提供了大约20%的电力。而且还能广泛监测其能源使用情况,其碳排放量比英国同类办公楼低约70%。 伦敦水晶大厦在室内有绿色植物墙,美观又让人心旷神怡!该建筑回收了大量的水,利用其太阳能来加热。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还能控制包括供暖、制冷和通风系统、照明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在内的电气和机械系统。

2025/11/14

76

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建筑师事务所k20Architecture在设计澳大利亚新市民中心办公室时,希望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同时改善员工的办公环境。这座智能建筑的位置在一个暴露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区域,这一点是劣势但也是优势,可以将其利用起来!他们建造了一系列的地下热室和地板下的通风系统,从外部吸收新鲜空气。 地球自然地冷却或加热空气,然后再将其重新分配回到建筑物。其LED照明系统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维护的成本。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从太阳收集能量。横流通风和分区运动探测照明也提高了能源效率,垂直的绿色墙壁则是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

全屋智能和智能建筑市场的主要平台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