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于2024年6月9日至月12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邀您关注今日广州建筑电气展新资讯: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六部门联合印发《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0项以上。
城市全域标准化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与5个以上省份开展城市标准化省部合作,发布30个以上城市标准化典型案例。
城市标准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积极参与制定一批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举办城市标准化高端论坛,定期发布城市标准化发展白皮书,持续推进城市间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城市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形成城市标准化工作部、省、市三级联动机制,建设城市标准化联席机制,搭建城市标准化工作协同平台、经验分享平台、国际合作平台。《行动方案》部署了16项重点任务,提出了组织实施的有关措施。
一方面,聚焦加快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明确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城市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城市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风险应急保障、生态环境、城乡文化保护与创新服务、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与服务、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等12个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任务。
另一方面,聚焦系统推进城市标准化工作,部署了深入开展城市标准化试点建设、城市标准化国际合作、打造城市标准化经验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化专项行动等标准化重点工作。
《2022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眼下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渗透率仅为6.5%,仅高于农牧业1.9%的渗透率,位列实体经济行业倒数第二的位置。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传统的建造模式正在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模式所取代。
房地产企业的带动效应很强,房地产建筑每减排1吨,可以带动家具建材等相关行业2.8吨的减排量。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小区绿化丰富,而且还体现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节能环保都参与其中。此外,低碳社区创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也都是绿色建筑的范畴。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成为时代热词,并写入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聚焦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的提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各领域加快数字化应用、开展“数实融合”指明了方向。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早已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还是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系列文件,都将数字化转型摆在了重要位置。
2023智能建筑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应用
物联网显示出巨大潜力的一个领域是智能建筑的发展。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集成提高了效率和可持续性,使其成为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
智能建筑是使用自动化过程来控制各种操作的结构,例如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和安全。物联网技术使这些系统能够相互通信并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决策。这导致能源效率、成本节约和整体建筑性能显著提高。
将物联网集成到智能建筑中的主要好处之一是能够优化能源消耗。支持物联网的设备,例如智能恒温器和照明系统,可以收集有关温度、湿度和占用水平的数据。
这些信息随后可用于自动调整供暖、制冷和照明设置,确保仅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使用能源。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为业主和住户节省大量成本。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另一个优势是改善建筑维护和管理。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监控建筑物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例如漏水、空气质量和设备性能。这种实时数据使设施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代价高昂的维修和停机。
此外,可以采用预测性维护,使用数据分析在潜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识别它们。这种主动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还可以延长建筑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集成也有助于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福祉。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温度和照明等因素,物联网设备可以为居住者创造更舒适、更健康的环境。
例如,智能通风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以保持最佳空气质量,降低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此外,支持物联网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一天中的时间和占用情况调整亮度和色温,从而促进更好的睡眠和整体健康。
物联网技术在增强建筑安全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安全系统可以监控访问点,检测未经授权的进入,并向大楼管理员或安全人员发送警报。
此外,物联网设备可以与应急响应系统集成,确保在发生事件时及时通知急救人员。这种更高级别的安全性不仅可以保护住户和资产,还可以让业主和管理人员高枕无忧。
最后,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集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优化能源消耗和减少浪费,智能建筑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发展的整体环境影响。此外,物联网设备收集的数据可用于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信息,促进更可持续和高效结构的开发。
总之,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集成彻底改变了我们设计、构建和管理建筑环境的方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居住者福祉和可持续性的好处,使物联网技术成为21世纪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几年看到更多针对智能建筑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当前,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一些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有不少企业遇到了挫折。纵观其中的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数据,建筑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没有形成资源,仍是零散、孤岛式存在,导致不敢用、不好用、不能用;
二是:应用,建筑业企业虽然建了很多数字化应用系统,但碎片化的系统未形成有效连接与协同,对业务的支撑有限,无法满足全局优化的需要,很多企业面临放弃旧系统与建设新系统的艰难抉择。许多建筑业企业越转越疑惑,数字化转型的整体价值感、获得感不强,决策层觉得虽然有很多系统,但想看的看不到;管理层觉得管控体系匹配度低、数字化应用推广难;执行层觉得可用的数字化工具少,想要减负提效的预期仍未实现。
面对转型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建筑业企业急于求解,陷入了误区。一些建筑业企业忽略自身实际、期望有一套通用的转型解决方案,并且抱着吃“灵丹妙药”的心理去看待这套通用方案,认为用了方案,转型的成效会立竿见影。
回归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在问题与误区凸显的当下,追根溯源,回归建筑业的本质、数字化的本质,寻求建筑业数字化的根本解,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务本质看,建筑业是“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其中,“点”指建筑业有很多岗位;“线”指生产、商务、技术等职责清晰的业务线;“面”既指项目,也指人力、市场、财务等企业管理面;“体”指通过点线面相连接而构成的企业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业务系统具有“四高”特性:“高度专业”,建筑业的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高度协同”,建筑业既需要“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协同,也需要施工方、建设方等项目全参与方的协同,更需要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协同;“高度独特”,每个项目的地理位置、方案设计、进度计划乃至区域影响都不同;“高度动态”,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不可控因素时常发生,对动态实时感知的要求格外高。建筑业企业的业务本质及与生俱来的“四高”特性决定了建筑业业务系统管理的难度,决定了建筑业的数字化建设是复杂系统的问题,无法通过单点建设解决,需要系统性求解。
那数字化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是“数据+连接+算法”构建系统性能力。“系统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国内外对系统性的定义颇多,但共同点都是“要素、关系、准则”的三元系统论,而数字化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三个方面:数据、连接、算法。数据、连接、算法,高度对应系统论中的要素、关系、准则。可以说,数字化天然是解决系统性问题的不二之选。
具体来说,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据要准确,主要体现在无修改、无掩饰、自动收集;数据要及时,即无延时、无丢失、无地理限制并实现多层级的零时差共享;数据还要全面,覆盖核心业务的生产要素、生产活动、管理活动。
连接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仅仅是把软件、硬件连接在一起,更需要与业务连接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责权利清晰可靠的业务连接,内外协同,促进业务“高速运转”。
算法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落脚点,是数字化转型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关键。正是“数据+连接+算法”所形成的分析结论,支撑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
因此,基于建筑业业务本质和数字化本质,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系统性数字化建设通过构建“一套全面又可操作性的综合方案”,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数据驱动且连接“点线面体”的一体化场景方案(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行业业务平台建设等)、助力转型有效实施的落地方案(数字体检、转型指标体系、PDCA检视……)等,强化转型认知升级、能力升级、伙伴升级三个关键支撑,打造数字化转型从规划到落地的闭环,实现“集团、企业、项目、岗位”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协同,让各阶段数据产生“化学反应”,以“数据+算法”驱动管理与决策服务,使数字化发挥最大价值,助力建筑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场景引领 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核心
建筑业企业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核心是构筑数字化转型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要立足发展实际,以行业业务平台筑基,通过打造以“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数字供应链一体化”等为代表的重点数字化场景,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和客户、项目、财务、人员等管理要素进行数据化挖掘和分析,实现项目生产、企业经营和职能系统间数据的打通,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基于数维设计平台、BIMMAKE(基于广联达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和参数化建模技术)、BIM5D(建筑信息模型5D)等数字化工具,打通项目全过程数据,推动设计、算量、施工数据融合,一模多用,促进设计、算量、采购、施工等多业务一体化协同,提高对经济性的把控。
如将施工前置,参与设计审图,指导项目设计,规避施工风险,同时利用设计深化模型指导现场施工,确保现场按“模”建造,进而实现在建造过程中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建设流程,打造精品工程,助力开展EPC、全过程咨询等。
借助广联达的数维房建设计产品,位于广东佛山的南海北园产业创新中心EPC项目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助力项目成本管理精细化。
据造价师反馈,一体化下的设计模型数据直传,其统计精度满足造价需求,工程概预算效率提升50%。设计方表示,正向设计非常直观,有利于专业间协调,碰撞检查前置,提升设计质量,数维出图满足需求;
在施工图阶段,通过一体化方案可监控造价,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项目超概。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一体化方案执行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在各个阶段都有落点应用。
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助力项目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聚焦项目技术、生产、商务核心管理业务,以基于BIM模型的三维虚拟建造为指导,以项目现场各岗位作业数字化为手段,实现虚实结合的项目现场过程精细化管控以及数字化集成交付,推动建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022年以来,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除了在房建领域广泛使用外,在基建领域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某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项目通过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实现指挥调度直达现场,信息传递零延误,项目管控效率提升30%;安全管理方面,通过智能监控AI识别等数字技术,管理效率提升30%,安全问题100%闭环,隧道安全监测100%受控,全面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运行;
智慧钢筋加工管理方面,将钢筋设备数据接入到系统平台,通过领先的组合算法进行智能下料,实现加工厂原材出材99.65%,极大提高了现场原材利用率,降低材料损耗30%。
BIM+智慧工地一体化的应用,不但大大提升了项目管控的效果,还形成了一套切实好用的基建指挥调度实施方法,为企业的全面集约经营提供良好的借鉴。
《2022-2026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汇聚亚洲智能家居行业闻名供应商,展品涵盖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楼宇自控,电气自动化设备,智慧社区,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等,为共享全球建筑电气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商贸平台,是备受工业制造业推崇的行业盛会。广州建筑电气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gebt.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